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

台灣劇場發展1950~1990

轉載自
台北表演地圖之現代戲劇
http://www.telemap.com.tw/taipeifly/performance/08old/old_02.htm

新世界劇運

「新世界劇運」(1955-57)是台灣戰後第一個具規模的劇運,由「中央話劇運動委員會」
推動,旨在由政府輔助話劇演出、解救話劇瀕臨的危機,1956年2月於新世界劇院登場,首
演作品為李曼瑰的《漢宮春秋》;在為期一年半的劇運期間,共計推出15齣話戲,由於當
時正值反共抗俄劇大潮流,新世界劇運無力(也沒有立場)開拓新領域,與反共抗俄劇同時
湮沒。世界劇展與青年劇展 1967年4月,針對全國大專院校的「青年劇展」及「世界劇展」
,在李曼瑰的推動下分別展開;「青年劇展」由各大專院校話劇社,演出國內劇作家創作的
中文劇本,「世界劇展」則以各大專院校外文系學生為主,以外語演出外國劇本,此兩項劇
展之後成為常態性的聯展活動;至1984年,由教育部舉辦的大專盃話劇比賽接手。


小劇場運動

1959年,李曼瑰獲亞洲協會贈予旅行獎金,資助赴歐亞各國考察戲劇,1960年10月回國後
,即成立「三一戲劇研究社」,倡導「小劇場運動」,11月,這個運動被救國團成立的「小
劇場運動推行委員會」收編,未能實現李預設的理想。從李曼瑰所發表的〈小劇場運動推行
委員會的成立與展望〉一文中可見,李原意師法的對象為法國演員安端(Antoine)在1887?
~
所創立的「自由劇場」(Theatre Libre),主張在小型劇場裡演出有嚴肅藝術企圖的劇作
,將戲劇活動推廣到各鄉各鎮,並建立起政府資助的模式。



實驗劇展

「實驗劇展」於1980年7月,由時任話劇欣賞委員會主委的姚一葦創辦,至85年10月結束,
共計6屆劇展、43齣劇碼。實驗劇展的舉辦,幫助台灣第一代小劇場運動的興起,不僅蘭陵
、方圓、筆記、小塢等劇團因應成立,大專院校戲劇科系也直接成為支撐台灣劇運的主力
。由於「實驗」本是一個含糊的名詞,各演出團體,在劇展期間,多少觸碰到了轉型的侷限
,或者美學訴求上的自我矛盾,實驗劇展開放了新劇運的可能性後,隨即中止。
--
參考:
劇場大事紀(台灣劇場發展歷史時間表)
http://www.telemap.com.tw/taipeifly/performance/02history/his_01.htm

相關文章 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