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9月24日 星期日

20060923 暗戀桃花源

嗯...
暗戀桃花源
1986年賴聲川先生聯合一時之選的顧寶明,李立群,丁乃竺...等人
的共同創意舞台劇作品.

2006年的今天,在新竹竹北文化中心,
20週年,結合明華園共同演出.

2006092319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實驗味很重,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表演工作坊,成立於1984年11月,1986第一部作品就是暗戀桃花源.

1986年,前蘭陵劇坊及表演工作坊成員李國修,自行創立了屏風表演班.

創立於1988年的果陀劇場,是國立藝術學院畢業生所自組的第一個劇團.

1993年成立的綠光劇團,團長為羅北安;綠光一開始即
以「開創台灣本土的新歌舞劇」為明確目標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一次,06年的今天,看表演之前並未作資料蒐集的情形下,
依舊感受到,1986年當時所做的實驗,味很重.



不是因為吃太多東西而感受到胃很重,是"味很重"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的表演,大概晚了10分鐘才正式開始.
整個劇情進展了20分鐘,當全場因桃花源而笑聲不斷,
我卻陷入無窮深淵的納悶中...

一開始的"暗戀"的氛圍,尚未濃聚,
就"花"散了.


情緒的凝結是需要累積培養的 ;
快速的替換,
時代的認同還未到點,空間的並存切換,就少了時間釀造的醇味.
就暗戀,所需要凝煉的醇味.

桃花源的新闡釋,順利融入了06年當下的時事,新酒容入舊瓶,
酒的味道撲鼻強烈,可是究竟少了什麼,讓這個酒,我嘗起來,就是不對味?

少了點後勁? 少了點好酒應該暗藏的酒芬?
好酒,芬芳暗藏;初入口,還不覺其味,待過舌尖,舌蕾,舌根,
暗藏芬芳的層次出現,才覺妙不可言.


說白一點,就是

桃花源的笑點太直接.
這個點這麼大一顆擺在那邊,還大大的貼上了一個"笑",
這...這............,有點無言...



如果是暗韻的點,比如說呢,大概像貢丸那樣大就好,
上面寫著:
"是殺魚完作魚丸,還是魚丸是鯊魚丸?"
這樣子,不是很好嗎!! 不是很妙嗎!!

(嗯...,好啦,一點都不好笑啦................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體會這部作品,具實驗性的單純,
目標以兩部戲的衝突,巧妙互融為主軸之後,也就欣然接受了^^

這在1986年就有這樣想法及構思,實在是相當的了不起啊!
經典! 只能說真的是經典!

2006,
明華園的融入,帶來屬於歌仔戲的活潑趣味性,
(陳勝在先生,實在是了不起的氣氛渲染大師,果然是名角!)

"暗戀"的橋段,可惜因為"桃花源"的搶眼,而情緒醞釀不足,有點弱勢.
不過江先生,江太太,還有雲之凡的演出相當內斂,也很有力,這是
很值得未來對這幾位期待的.(尹昭德,徐堰鈴,陳湘琪)

今天的演出,值得未來期待,更對86年肯定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補述:
1.時間是很重要的元素.
同樣的時間,不同的空間,碰不了頭,就不會有故事.
同樣的空間,沒有今昔相比,沒有時間的沈澱醞釀追遠,
沒有因為每個當下的 決定未來,那空間也失去意義.

有了時間,紀念就有了意義; 隨時間而疊替的空間,才如年輪一般,
對時間刻下刻痕,留給每個當下紀念,才讓時間有意義.

才讓故事留下來.


2. 桃花源記
陶淵明

晉太元中,武陵人,捕魚為業,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;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;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彷彿若有光,便舍船,從口入。

  初極狹,纔通人;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。有良田、美池、桑、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黃髮垂髫,並佁然自樂。見漁人,乃大驚,問所從來;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酒、殺雞、作食。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問訊。自云:「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,不復出焉;遂與外人間隔。」問「今是何世?」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、晉!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,皆嘆惋。餘人各復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數日,辭去。此中人語云:「不足為外人道也。」

  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誌之。及郡下,詣太守,說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誌,遂迷不復得路。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,聞之,欣然規往,未果,尋病終。後遂無問津者。



3.話說隔壁的女生,最後10分鐘飆淚實在飆的有夠誇張,才10分鐘!天啊...
我都想拿出7-11送的面紙遞給她了...






看在她男朋友也來看表演的份上,我決定把這個榮幸讓給他.

相關文章 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